余金华:奋战生死一线谱写正义礼赞
2016-07-24 20:36     来源:汕直组

听到余金华回了一趟汕头,记者迫不及待跑到汕头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二大队采访这位中队长,因为或许下一秒接到一个电话,他就又得回到陆丰市执行任务。

来去无踪、飘忽不定是余金华的工作常态,从警10载,他一直奋战在各项极为危险的工作的第一线,甚至有过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然而身为一名心理素质过硬的特警、一名饱经历练的老党员,说起这一切,他却那么从容不迫……




支援禁毒,危难中扣响“正义的枪声”

2015年3月,为响应广东省公安厅、汕头市公安局的号召,余金华报名参加“对陆丰市警务人才支援行动”工作队,进入陆丰市公安局禁毒大队工作。陆丰市严峻的禁毒形势,让余金华与家人聚少离多,他说:“有时候刚回到家,接到上级的一个电话,洗个澡就又回去了。”

然而,这种与家人分居两地之苦在余金华看来根本算不上什么,最让他头疼的,还是当地禁毒工作的严峻形势。他说:“到陆丰的第二天,恰巧就遇上了一宗案件的侦破,当时缴获的冰毒竟重达50公斤,案件的侦破固然让人欣喜,却也从另一个角度提醒着我,这里的禁毒形势绝对不容乐观。”

也就在这一年的11月6日,通常我们在戏剧或电影中才能看到的警匪驳火、生死一线的场面在余金华参与的案件中真实上演。当天下午14时许,刚执行完任务的余金华和同事们接到上级指令,称该市城北派出所在抓捕一名持枪毒犯时,该毒犯躲藏到一处3层楼的民房内,要求前往支援。

作为一名特警队中队长,余金华抓紧时间,在途中将应对持枪歹徒的战斗技巧给同事们做了详细讲解演示,15时,在上级指令下,他作为队伍先锋,带着盾牌和手枪,护卫其他抓捕民警入屋搜查。他说:“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逐一排除了毒犯可能的藏匿地点,最后将目标锁定在这栋楼3楼的一间房间里。我一脚踹开房门,房间内空无一人,那么毒犯的藏匿地点就很明显了,全员都将焦点锁定在房间里一个大衣柜上,果然,当我把盾牌靠近衣柜,并轻轻打开衣柜门的时候,一把仿六四式手枪从里面伸了出来,毒犯也随即现身,更为惊险的是,他右手持枪、左手还持有一个黑色球状的疑似手雷。”情况紧急,为了稳住毒犯的情绪,余金华示意身后同事按照毒犯的要求暂时后退,然而,仍无法换回毒犯的理智,在与余金华相距约一米的地方,他突然朝余金华开枪,余金华神速反应躲过了这一枪,但毒犯马上又开了第二枪,这枪也没有打中,情况紧急,余金华奋起开枪反击,当场将毒犯击毙。

生死一线间,余金华扣响了“正义的枪声”,他也因此举于今年3月荣获广东省公安厅“个人二等功”。

拆弹排爆,奋勇当先的急先锋

击毙毒犯,余金华本应接受一段时间的心理调适,然而,过了两天,因为工作繁重,他便主动放弃心理调适回到岗位上。从警10年,余金华的工作似乎一直和“生死”脱不了关系,在汕头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他从事的是排爆工作,用他的话来形容这项工作,就是“一旦操作有误或是哪次运气不好,轻则手没了、重则命没了”。

70斤的不透气排爆服、手上因为要进行精细操作而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这本身对余金华来说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挑战,然而,每次遇到涉爆案件,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在余金华的拆弹生涯中,让他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3月13日,当天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俗称“铁水管炸弹”的自制爆炸装置,威力犹如一枚手榴弹,为了排除这个炸弹,保存犯罪证据,他和同事冒险采用手工拆弹。“我们拿着扳手,拆除铁堵头,当我们倒出里面的火药的时候,真的是流了一身冷汗,因为我们又和死神擦肩而过了。”然而,每每都知道危险万分、每每余金华都是迎难而上,至今排除爆炸装置100多个、销毁炸药30公斤。

敏而好学,撰写论文受专家肯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余金华不忘把工作积累下来的经验撰写成论文,推进排爆技术领域发展。他说:“拆除‘铁水管炸弹’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也是因为我将这次经历撰写成了论文。”

先后发表《浅论俄罗斯拆弹专家殉职事件给我公安排爆工作带来的启示》《论遥控爆炸装置的组装结构及安全排除方法》《汕头市080313铁制水管炸弹成功拆除后的反思》等6篇学术论文,余金华在排爆领域上的研究成果,受到公安部排爆专家们的重视,他也于2009年、2011年、2014年受邀在“中国·国际安检排爆技术研讨会”上作系列关于排爆学术的演讲,其技术性和操作性受到研讨会上多个国家的安检排爆专家们的一致赞同。

“不服输”、“有责任心”、“务实”、“善于学习”……在余金华的同事口中,对他有说不尽的赞美之词,余金华就是这样,不仅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汕头警队乐于奉献、英勇善战的形象,更诠释了作为一名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的精神。

档案:余金华,1977年7月出生,广东普宁人,199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汕头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二大队中队长。

特区青年报记者 蔡维驹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直党建网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