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信访局接访科:搭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2016-07-03 17:06     来源:汕直组

他们,是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他们,更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桥梁,他们,只有区区5个人,却用一次次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化戾气为祥和。近日,记者走进了这个处于信访维稳工作第一线的汕头市信访局接访科。




每一次接访都是一次挑战  

在百度的词条定义中,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看似平常的文字解释,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汕头市信访局接访科科长郑利辉讲起了他们接访的一个个案例。  

今年春节前夕,正是万家团圆的时刻,由湖北省枣阳市来汕头打工的张某龙却突遭不幸。2016年1月26日下午,他在濠江区一采石场遭遇车祸身亡。由于事发地点在采石场内,交警部门在安全生产事故及交通事故间难以定性。对于一个外来工家庭来说,一个正值当打之年的劳动力瞬间逝去给这个家庭沉重打击,而因为事故难以定性,赔偿难以落实,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全科出动耐心说服终解决问题  

郑利辉说:“与大多数外来工来上访一样,出了这样的悲剧,本就情绪难以平静,再加上淡薄的法律意识,聚众上访就成了他们唯一的路子。1月28日下午,张某龙的母亲乔某带着34名亲戚朋友在汕头市政府大门口聚集,随后被工作人员引导到了汕头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乔某的要求很简单,逝者已矣,就是要尽快拿到赔偿。可是当我们召集采石场方及肇事司机进行调解时,情况却让我们十分头疼,采石场方不认为他们有责任,肇事司机家有患绝症老父亲,经济困难,协调无果。”  

初步协调无果在接访科处理过的案例中比比皆是,而接下来发生的往往就是他们最难处理的。乔某等人情绪更加激动, 1月29日、2月1日及2月2日,他们来到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哭、闹、下跪,甚至在2月1日至2月2日之间滞留长达29小时40分。  

郑利辉说:“确实挺难处理的,但本着为人民服务,尽可能保障他们的利益为出发点,上访人不走,我们就陪着加班,动之以情,天气冷我们就给他们递开水、他们伤心我们就陪他们唠家常,表达我们对他们的同情;晓之以理,跟他们普及国家的法律,让他们知道索赔即使不通过到法院起诉也得走一定的程序,我们一定会尽力帮助他们。另一方面,我们另一组工作人员对采石场方及肇事司机方也做着细致入微的工作,一方面明确他们在事件中的责任,另外一方面也将死者的家境告知他们,让他们尽可能在春节前给予赔偿。”  

终于,在接访科全科努力下,各方达成一致,张某龙的家属拿到赔偿款72万元。  

郑利辉说:“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是没日没夜地工作,大家总觉得,只要事情能圆满解决,再累都值得。”  

据了解,在接访科接到的案例中,有不少如张某龙的案例一样。原则上,可是给科里的每个工作人员带来的都是体力和精神的双重考验,可是他们从未退缩,因为他们知道,信访维稳,是党和人民交给他们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老党员言传身教带年轻人成长 

接访科里虽然人数少、工作忙,然而记者还是看到老党员对新党员“传、帮、带”的感人事例。  

年轻党员林景便直言在接访科成长不少,他说:“在这里,你要去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上访者,他们带着诉求而来,部分还会带着激烈的情绪,说真的,要从容面对他们,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真的不容易。”  

而这时科里的老党员便起了带头作用,林景说:“科里的领导们从来没有一点架子,由于科里人少,他们几乎参与了每一次接访,案子越是困难,他们越是冲在前头,这样子就有了一个言传身教的效应。也正是因为这样,来接访科工作的这段时间,我越来越懂得和上访者打交道,这不仅帮助我更好地适应这份工作,甚至还帮到我日常的人际交往。”正是有了老党员的示范作用,科里的年轻科员在每一场接访中也往往能独当一面,贡献更多的力量。  

采访临近结束,郑利辉告诉记者:“说我们是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说我们是理性与感性之间的桥梁,其实,我们更愿意搭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发挥党员的作用,拉近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档案:汕头市信访局接访科:现有干部职工5人,其中党员4人,45岁以下党员2人,党员占比80%。                            


(特区青年报记者 蔡维驹)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直党建网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