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送单位】中共汕头市自然资源局机关党委
【团队名称及成员】
团队名称:中共汕头市自然资源局机关第四支部委员会成员:韦荣杰、卢冬漫、李泽辉、王宁
【获奖情况】
省发展提质类三等奖、市发展提质类二等奖
【项目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市自然资源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针对汕头人多地少,工业布局分散,用地相对粗放,产业发展空间不足的实际情况,坚持党建引领业务,坚持“优规划、盘存量、拓增量,提效率”,实施自然资源“服务年”“提升年”“创新年”“阳光年”行动,以党建引领之“劲”,拓展土地要素保障之“径”,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空间支撑。
【创新点】
1.党建引领提升阳光服务之“劲”。强化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启动“阳光政务”项目建设。建立用地审批全链条并联会审机制,将省规定的10个工作日完成用地审查压缩至市级48个小时内完成会审工作,打造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跨业务的产业园区用地保障机制。简化“工改工”项目办理流程,细化完善工作指引,服务各类改造主体。
2.政策创新释放土地红利之“劲”。汕头市作为全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城市,通过系统性优化重构全市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建立盘活存量用地动力机制,创新出台“工改工”系列政策,在优化规划管理、完善用地手续、不动产分割、支持微改造、资金奖补和满足产业需求等13方面均作出创新引导,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深化土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出台产业园区用地指标多渠道保障、现代产业和新型产业项目用地差别化配置等政策措施,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
3.增存并举迸发双轨保障之“劲”。建立我市产业用地“增量+存量”的双轨保障机制,将“工改工”和园区新征用地纳入“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主要考核指标,引导各区县盘活存量低效产业用地与新增产业园区扩容建设同步推进,有效解决产业用地总量、布局、效率等方面问题。
【主要做法】
1.坚持党建引领业务双融双促的主路径。坚持党建与业务“两手抓、两促进”,做强“党建+”引领示范工程。将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创建在推动项目快落地、快投产、快见效一线,更好履行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核心职责。落实“阳光政务”项目建设部署,梳理用地用林用海和规划行政服务事项,细化办事指南,打通办事堵点,畅通办事途径,把党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阳光政务”和攻坚克难的动力势能,强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打造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跨业务的用地保障平台,形成事项再清理、权责再明确、流程再打造、服务再优化、监督再强化的服务机制。建立服务重点项目“一个项目、一位党组成员、一个工作班子、一名党员跟到底”的“四个一”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共建为纽带,推动“机关+基层+行业领域”整体联动,通过组织联建、党员联训、活动联办、业务联商“四联建”,为结对党组织提供现场指导、政策宣讲等服务。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解决用地服务保障“急难愁盼”问题,整体提升系统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将机关党建的工作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成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共建联络机制,落实各支部党员干部、业务骨干定点联系企业,结合“四联建”活动,深入企业调研服务,全链条解决“工改工”项目延长土地使用年限、分期规划报建、厂房预售、分期分幢产权登记和土地查验等事项。2023年9月我市首批“工改工”项目实现“交房即交证”。
2.推动产业空间优化扩容的优路径。以构筑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空间为导向,结合全市产业集群布局特征,构建以产业发展核心环为引擎、以传统产业提升带和滨海产业发展带为支撑的“一环两带”产业空间格局,推动产业用地向重点产业平台集聚,形成“3+8+10”的重点产业空间体系,打造六合产业园、纺织服装园区、风电产业园等产业平台。将全市基础较好、集中成片以及其他重要的工业用地180平方公里纳入工业用地控制线管控,稳定工业用地总量。争取省支持规划过渡期建设用地规模4.3万亩,依法依规解决了80多个重点项目落地问题。
3.做强园区增量土地的宽路径。出台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助力“百千万工程”等33个文件,对先进制造业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申请省用地指标予以全部保障,其他产业项目市级统筹用地指标予以保障,加快园区土地征收报批。出台《现代产业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工业“标准地”“带方案”供应、新型产业用地供应,推动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促进土地资源向先进制造业倾斜配置、高效利用。
4.创新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新路径。创新出台《关于推进“工改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在标准厂房建设、奖励、预售、销售、延长土地使用年限、产权登记、完善用地手续、规划建设等方面均作出创新引导,激活市场活力和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指导各区(功能区)在“工改工”上探索示范引领+模式创新,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生动局面,推动在全市形成一批示范改造典型:金平区组建全市首个专门服务于“工改工”的产业服务联盟,为企业提供全链条“一站式”落地指引服务;龙湖区探索盘活村级集体工业用地资源的“鸥汀模式”;澄海区打响标准厂房带方案公开出让“第一炮”;潮南区实现全市首宗政府主导的“改造权+使用权”公开交易的“工改工”项目;濠江区探索全市首宗国有集体混合改造、国有企业整体运营的模式,为低效用地再开发探索出具有汕头特色的路子。其中,龙湖“鸥汀模式”、潮南“龙岭模式”得到省自然资源厅的认可。
【取得的成效】
1.形成一批成片产业空间。通过几年来增存并举的努力,我市在六合产业园、潮阳潮南纺织服装产业园、濠江风电产业园、龙湖龙东产业园等已形成一批成片工业用地,在各区(功能区)“工改工”建成一批标准厂房,保障“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入驻。我市作为全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汕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得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项目一等奖。2023年,我市落实用地指标保障10718亩,各类园区新征产业用地8224亩,均创十年新高。2022-2023年我市实施“工改工”超1.3万亩,改造后预计总建筑面积约1843万㎡,较改造前可增加1481万㎡。省委肯定我市工业产业增存并举的做法,我市“工改工”成效名列全省第四,省自然资源厅2023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对我市“工改工”工作予以肯定。金平区、龙湖区、南澳县被评为国家级节约集约模范区(县)。
2.落地一批优质产业项目。2021年以来我市公开供应工业用地面积6972亩,占同期公开供应土地面积的72%,保障了162宗产业等项目落地建设。其中2023年我市供应工业用地面积3460亩,总价24.37亿元,面积同比上升了140%,工业用地亩均价格同比下降了5%。为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中国家居服专业采购基地项目提供了优质土地;满足了立讯控股、超声电子、光华科技、仙乐健康等上市公司项目用地需求。
3.建立一批长效保障机制。2023年市级及六区一县的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别获省政府、市政府批准实施,在空间布局上实现产业空间向重点产业平台集聚优化。在用地指标配置及产业用地供应上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项目高效用地,推进国有园区和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提效,逐步扭转历史形成的集体建设用地占比高、用地粗放局面,腾出产业发展新空间,助力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
4.总结一批先进典型案例。秉承“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原则,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总结工作经验,形成先进典型案例。2023年初,我市一宗闲置土地处置案例经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推荐,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闲置土地处置典型案例汇编,作为全国7个典型案例之一,也是广东省唯一入选案例,经省自然资源厅转发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学习。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直党建网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