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送单位】
市委组织部
【团队名称及成员】
团队名称:中共汕头市委组织部
成员:吴洪恩、荣格、刘兆恒
【获奖情况】
省发展提质类三等奖、市发展提质类一等奖
【项目背景】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汕头视察,寄望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成为重要发展极。省委、省政府赋予汕头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支持汕头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省委常委会莅汕调研并专题研究汕头工作,为推动汕头现代化建设把脉支招。当前,汕头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全市上下坚持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做实做强省域副中心城市,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汕头实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关键在干部,关键在落实。对此,汕头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为期三年的争做“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活动,激励广大干部在国家、省、市重点工作中改革创新、攻坚破题,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创新点】
一、建立认领任务机制,推动干部工作态度从“被动接受”向“主动作为”转变。由各级各单位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省委工作部署及市委工作安排,遴选认领目前面临“推进难”或处于吃劲实施阶段的重点工作任务,组织干部挂帅攻关破题,鼓励干部在攻坚克难中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推动树立“我的主场我做主”的主人翁意识,让干部工作态度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实现从“上级安排工作,干部被动接受”到“单位主动谋划,干部认领任务”的积极转变。
二、建立工作联动机制,推动工作落实从“单打独斗”向“合力攻坚”转变。活动除了各单位认领自身职责范围以内的攻坚工作任务外,还明确攻坚任务涉及多个牵头部门的,可以结合实际需要由多部门共同认领任务,开展联合攻坚。市发展改革局、濠江区共同认领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任务,开展联合攻坚,助力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地和技术创新策源地。
三、建立全程管理机制,推动考核评估从“单次评定”向“综合考量”转变。活动实施全过程管理,根据各项目任务分解时限,工作专班每季度末收集汇总任务攻坚情况,形成工作台账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和市分管领导同志,加强项目跟踪督办;每半年组织开展实绩互评,进行量化打分,对工作进度不理想、推动不力的单位,由市分管领导进行约谈督促,形成定期跟踪、落实、管理闭环。同时,把跟踪问效过程作为“以事察人”的过程,组建考察小组到项目一线开展“嵌入式”调研,全面了解干部现实表现和工作成效,做到见人见事、依事鉴人,有效掌握了一批表现优秀的干部。
【主要做法】
一、坚持上下联动,形成领题攻坚“一盘棋”。市委加强领导统筹,专题研究活动方案,以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为切入点,以“单位选题、专班审题、领导点题、市委定题、干部破题”的方式,建立“认领任务+实绩比拼+择优激励”的工作机制,为活动开展把方向、明思路、定重点。各区(县)和市直单位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省委、市委重点工作,通过召开研讨会、征求意见等形式研究确定年度主题和工作思路。市委组织部牵头有关单位组成审核专班认真审题,确保选题紧扣中心、突出重点。
二、细化攻坚项目,激发合力破题“源动力”。为防止攻坚任务大而化之、盲目推进,市委组织部牵头组建工作专班,采取“集体领题”和“个人破题”相结合,对攻坚项目逐一细化分解、建立工作台账,工作措施细分到季,做到“目标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各单位对照攻坚任务清单,组织本地本单位干部尽锐出战,每项任务由单位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担任总负责人,明确1名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作为主要责任人,并根据需要明确其他干部作为具体责任人,凝聚合力全面破题338个项目。
三、突出实绩比拼,开展亮绩打擂“大比拼”。建立“专班评估+成果展示+投票评选”综合评价机制,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市委组织部牵头专班相关单位组建5个调研组,对攻坚项目开展专题调研考核,推荐优秀攻坚项目和优秀个人;对223名推荐对象逐一听取市分管领导意见,组织投票推荐“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召开成果展示会议,由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各区(县)党政正职,市党政工作部门、群团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投票推荐“攻坚先进集体”和“表扬单位”。
四、强化表彰奖励,打好激励担当“组合拳”。按照攻坚成效好、示范带动好、群众评价好的标准,2023年综合评选出10个“攻坚先进集体”和30名“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进行通报表彰。对被评为“攻坚先进集体”的单位,适当上调单位公务员年度考核评优比例,最高不超过25%。对被评为“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的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嘉奖,并根据岗位及工作需要适时给予提拔使用,在全市营造能者上、优者奖的良好氛围。
【取得的成效】
一、越是困难越向前的精气神蔚然成风。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104名正处级以上干部领题,担任总负责人,358名副处级以上干部、1265名科级干部全面参与,把任务抓实抓细,苦干实干、奋勇争先,有力推动项目落地见效。通过攻坚破题强化了干部的创造力、执行力,打造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值得信赖、充满战斗力的人才队伍。同时,把各单位攻坚破题的生动实践打造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激励干部增强担当作为的自觉和本领,让干部学有标尺、做有榜样、干有方向,为推进汕头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干部人才支撑。
二、实践创新提升为制度设计。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实施“优化升级”工程,《办好不动产登记民生“一件事”》被列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市政务和数据局实行政务服务“三免”“好差评”“周六不打烊”制度,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企业设立登记“即来即办”,汕头连续3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居粤东西北城市首位。汕头综保区着力打造开放平台、构建开放产业、深化开放合作、营造开放环境,全年外贸出口总额在全国综保区排名靠前,汕头保税物流中心获评粤东西北地区唯一的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2024年1月省委常委会到汕头综保区调研并召开会议。
三、民生实事经验得到全面推广。创新推行长者急助“呼援通”“课后学堂”“夜间门诊”等互助措施,特别是“医心为民”办实事的做法,在中央主题教育专报上刊发。市直机关工委实施“汕头市民声热线项目”,组织相关单位“一把手”带队上线直播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市委政法委构建“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汕头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连续3年在平安广东建设考评中获得“优秀”等次。
四、高质量发展形成集聚效应。建成世界单机测试容量最大的临海风电试验基地,即将建成全球首个“四个一体化”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汕头国际纺织城全面开工,一期厂房销售一空,投资集聚效应日渐形成。成功举办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2023中数大会等重磅展会,成为“全国会展名城40强”。汕头科学城启动规划建设,“南澳科学会议”品牌打响,71位院士集聚汕头共商大事。粤东城际铁路全面开工,粤东地区首条350高速开进汕头南站,助力汕头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积极筹办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国际潮商大会,促成63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超622亿元。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直党建网门户网站”,是否继续?